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孙志刚赴国外考察时发现,发达国家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在10%左右,而我国平均则占到40%,孙志刚表示,我国压缩药品费用的空间还很大。
长久以来,降低药占比一直被认为是缓解“看病贵”的重要手段,很多地方主管部门甚至将降低药占比当做政绩进行宣传。然而,有媒体调查、医生反映,被当做硬性指标的药占比在一些医生执行过程当中却时常出现“变味儿”的情况。一些“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非但没有让百姓的就医负担减轻,看病费用攀升的现象反倒时有发生。有不同声音因此认为,通过改变药占比来缓解“看病贵”虽然愿望很好,但实际操作有难度,硬性规定并不合适。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降低药占比,能否真正成为规范医院医疗行为的利器,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警惕。
◆正方 可减轻百姓看病经济负担
所谓“药占比”是指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其计算方法为:药占比=药品/(药品、耗材收入+医疗收入)*100%。
多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调整医疗机构收入结构,降低“药占比”,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通过“一降一升”,逐步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
当下,在“以药补医”、“医药不分”的格局下,医院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增加自身收入,往往不是给患者开具有疗效的价格相对便宜药,甚至一些医院、医生沦为卖药商人。曾经的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就表示:“药品加成的政策曾经对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运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这项政策诱发了医疗机构,特别是个别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开大处方、开贵药的情况,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毛群安说,我国的药费占到整个医疗费用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国家药品费用占的比例一般是在20%上下。“减轻老百姓看病的经济负担,一定要在药品费用问题上下足功夫。”
近几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医改指导意见,今年的100个试点城市药占比必须下降到30%以下。毫无疑问,政府一系列相关措施倒逼医院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弱医院对药品的依赖性,让医院用药回归合理、理性、科学。严格实施药占比指标控制以后,不少医疗机构制定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药品收入比例的增长,包括控制处方单价、药占比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等,从而使医疗机构向正常的合理用药方向迈进。
事实上,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临床方向,“方向”不同,治疗的手法不一样,药品的占比也就不一样。比如,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不一样,专科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也不一样,内科比外科的药物就一定用得多。在同一家医院,药物治疗的科室越多,其药占比一定很高。
缓解看病贵,需要把控的环节很多,单纯依靠降低药占比这一招难见其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控制辅助用药的份额,实现精准用药还需要诸多工作要做。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必须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次均费用进行控制,或有效地降低药品的采购价格。只有对单病种前置了次均费用的指标,降低药占比才会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