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古称陈仓,是西部工业重镇,也是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自2010年以来,宝鸡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经过逐步探索,形成了医改的“宝鸡模式”。作为亮点经验之一,宝鸡提升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展顺利。为了达成90%病人不出县,以及“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基层”,宝鸡是如何做的呢?
金台区东风路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马嘉丽介绍,做好社区全科服务,中心成立了7支全科服务团队,由一名团队长以及至少三名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由于多点执业的放开,医生只备案不签约,团队中有15人为市中医院、市中心医院的副高以上级别专家。中心为居民提供慢病随访,如糖尿病每个月两次测血糖、冠心病每月两次心电图等,包括健康科普、儿童保健等一系列服务,达成重点人群(孕妇、老年人等)签约率61.2%,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检验也是慢病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区中心,不仅设备齐全,并且与大医院进行“医联体”合作,标本采集后直接送到大医院检验,病人跑到大医院做定期随访的次数可明显减少,这也是病人下转“接得住”的一套方式方法。
凤翔县医院是一所县级综合二甲医院,为落实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不断深化医疗技术服务,让“90%的患者不出县”,医院进行了一系列临床路径管理的大胆探索,以及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的改革。院长李荣华介绍,医院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专科品牌。为此医院引进了64排螺旋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四维彩超等高端设备,定期由西安交大一附院专家定期培训、查房,保证患者就诊(或者是上级下转的)能够有效承接。同时打造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等市级重点专科,保证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就诊质量。
同时,医院与301医院合作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301专家可远程读片以及视频会诊,视频费用一次400元,第二天就能预约看诊,非常方便。远程会诊让病人省去了往来的奔波劳累,县医院留住了病人,也在会诊中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提高,一举多得。自2015年6月运行以来,已会诊患者298例,其中视频会诊83例,书面会诊215例;同时,下属多个卫生院也在逐步开展远程服务,目前硬件设施已基本搭建完毕。
通过分级诊疗把病人留在基层,“下转”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对医患双方来说,向下转康复期病人,都会担心下层医院可能发生医疗风险;同时对病人来说,来回办两次出院手续,也觉得非常麻烦。为此,凤翔县医院在行政和技术等多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大力向病人宣传下转的好处,在基层报销可由县医院的75%上升到90%,并且一系列手续由医院工作人员完成;基层下转由救护车下送,医护人员向基层医院详细介绍康复方式,做好交接;县向镇下转一名住院病人补助100元的奖励,县医院将转诊指标纳入科室和人员绩效考核,在县上奖励的基础上再给转诊医生奖励100元;县医院先后选派医护人员进行定点帮扶,并由四个副院长定期到基层卫生院检查工作情况,保证医疗质量。截至今年8月底,凤翔县医院向基层卫生院下转113人次,完成“下转不低于5%”的目标。
宝鸡高新人民医院不仅有高端设备,基本医疗也做的有声有色。院体检中心坚持“健康前移、强调预防”,进行体检“一站式服务”,大大提升了体检的效率,累计接待体检客户10多万人次,连续3年体检人次位居宝鸡第一。同时,院内门诊大厅经常举办健康大讲堂活动,引得就诊群众驻足,让民众“主动”或“顺便”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